温岭城南镇:探寻独属于乡村的共富密码
走进温岭市城南镇,清新的空气,山丘、滩涂别具特色,山海相宜,乡村、田园各美其美,观光体验两相宜。
近年来,城南镇通过盘活特色农业、做强特色渔业、传承非遗产业等举措,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实现农村共富与产业发展融合,开创“温岭南部湾区生态康旅活力共富现代化新城”建设新局面。今年以来,共培育各类“新农人”150余名,夯实高素养农业人才队伍培养,累计带动村集体增收50万元,片区创收超430万元。
“橙风”出圈
打开农业发展新空间
这个夏天,温岭的许多热门餐馆,一桌桌都摆上了来自本土的“清新小黄罐”——“橙风”高橙汁。刚上岸就搬上餐桌的海鲜,搭配高橙汁,大口大口冰爽下肚,清新去火又解腻,令人回味无穷。食客赞其为夏日最佳“解腻搭子”!
“出息了,我城南的高橙汁。”城南镇副镇长陈锋笑着调侃。曾因酸苦而遇冷滞销的高橙,因为再加工延长产业链而打开了发展新空间。
高橙在温岭有400多年栽培历史,城南镇目前高橙种植面积约2000亩,年产量在2500吨左右。上世纪90年代,高橙在各级农博会上获奖无数,后来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一度风光无限。但随着各类进口水果的涌入、新品种的培植,高橙逐渐被市场遗忘,大幅减产。2021年,高橙批发价一度低至每斤1元以下。
风光只能是过去式吗?“既痛心,也心有不甘。”陈锋说。城南镇政府意识到,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关口。
几经商议,城南决定尝试高橙再加工,采取“研究院出策+企业出资+农户出力”联动模式,对其进行饮品等功能性食品开发。历经两年研发,今年5月,“橙风”高橙汁成功推出市场。刚上市,十万瓶高橙汁便销售一空。
金秋至,又一年高橙即将成熟,这一回,果农不必再担心销路了,“听女儿说高橙汁都在直播间售卖了,不管种多少,最后还有兜底回收!”
城南还成立了高橙共富工坊,启动“高橙100”新农人培育计划。“目前,从事高橙种植、加工、销售的新农人超60人,预计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带动产销链从业人员年均增收近万元。”城南镇高橙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陈正连说。
智慧养殖
做强特色渔业
城南依山濒海,依托近海优质水产资源,做强特色渔业是不二之选。去年年初,“城南小鲜”品牌发布,首选小网海鲜,依托温岭本地市场对城南鲳鱼、白蟹、望潮等小鲜的青睐,打出“城南小鲜·寻味‘岭鲜’”口号。
有基础,但还需更进一步。城南镇主要领导带队多次赶赴上海、深圳、宁波等地招商。去年8月,城南与台州吉裕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签约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总用地约700余亩,是集渔业养殖、现代农业、教育、观光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试点以及生态循环养殖示范区。
“我们采用全过程智慧养殖模式,引入智能数字系统、养殖尾水净化技术,建设农业综合体数字大脑,让农渔业生产变得更轻松更智慧。”项目负责人阮女士介绍,项目一期厂房建设正在火热推进,预计今年内可实现试养投产,投产后,年产约150吨,年销售收入约600万元,项目吸引60多名人才加入,将带动人均增收2.2万元。
“城南从事渔业的村民众多,但多数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我们希望通过大项目的落地,推动农渔业向现代化、智慧化、规模化转型,也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城南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蒋君清说。
非遗传承
吸引人才守业
中秋将近,城南镇王味和共富工坊内传来阵阵香甜味,工人们忙着加工月饼。这家创建于1914年的百年老店每天订单爆满。
2016年,“王味和糕点”入选温岭市非遗;2020年,又荣获首届“温岭老字号”称号。但几乎每个老字号都难逃时代“冲击”,110岁的王味和也同样面临“年轻化”的问题。
“老字号需要坚守,也需要创新。”王味和第四代传承人叶静静,通过突出老字号的文化底蕴和创意,来打动年轻人。通过市场调研,她增加了10多种新产品,例如适合高血糖人群的养生系列糕点,契合新趋势下的消费者需求。
更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进来。城南镇依托百年老店,整合各村优势资源,打造集非遗糕点设计、开发、销售于一体的王味和共富工坊,探索“工坊+技能”培育模式,设置共富车间、共富岗位,实现企业与村民“双向奔赴”。
近年来,王味和共富工坊开展“解码非遗圆梦共富”巡回培训32期,受众达400余人次;每年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80人次,人均月增收1500余元,2023年评为台州市示范工坊。
城南镇上塘村村民孔海芬出师后,开设王味和加盟门店,年收入超10万元,像她这样加盟非遗糕点传承的“新农人”有56人。
此外,王味和共富工坊还租用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建成2800平方米研发配送中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