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态底色 描绘靓丽图景 嵊州:筑牢“幸福靠山” 共享生态成果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千百年前,诗人李白便写下经典诗篇,盛赞嵊州的山水风光。近年来,嵊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绿色发展中不断实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硬核”治气、水岸同治、综合施策,留住蓝天白云,治出秀水美景;融入城市的水文景观如雨后春笋,市民漫步休闲如在画中游,生活品质大大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更靓丽,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乡旅经济“火”起来;聚焦低碳项目、绿色业态,生态产业蓬勃发展……漫步剡溪江畔,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的蓝图在眼前徐徐展开,伴随着源源不断的城市活力与勃勃生机,嵊州这座“美丽之城”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推进“硬核”治理 碧水蓝天美景常驻
“太漂亮了,感觉每个画面都能拿来当电脑桌面。”近日,在嵊州崇仁古镇,坐看古建筑群上云卷云舒,蔚蓝色的天空格外澄澈,漂亮的场景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打卡。近年来,不少嵊州市民感觉到,身边的好天气越来越多,偶然抬起头,总会被靓丽的晴空所惊艳。
蓝天白云成为“日常”,见证着嵊州的空气质量稳步提升。据统计,今年1至7月,嵊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3,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均在绍兴全市名列前茅;AQI优良率为95.8%,O3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40微克/立方米,在绍兴市排名第一。不仅如此,近年来,嵊州聚焦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城乡面源等,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措并举精准施治,借助无人机、高清视频监控、线上自动监测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治气成效显著。
目前,嵊州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今年还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美丽嵊州再添一张“金名片”。
“治气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确保常态长效,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嵊州市蓝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蓝天白云“美颜”常驻,嵊州还完善机制强化落实,出台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和年度考核办法,通过健全日常巡查、问题交办、书面督办等,细化目标任务,压实目标责任;将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空气质量达标进位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进位工作完成情况与属地街道实施捆绑考核。
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嵊州依偎在“母亲河”剡溪的怀抱中,因水而名、由水而兴,“爱水”“护水”一直是这里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词”。“我们协同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通过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五水共治’、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等,攻坚治水难题。”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来,嵊州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15个县级及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三个100%”。
“我们还积极开展河湖清淤、入河排水口治理、剿灭劣Ⅴ类水、畜禽养殖整治等专项行动,确保‘一江清水送下游’。”嵊州市治水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嵊州共建设276个项目,完成投资8.58亿元,创建浦口街道、三江街道、崇仁镇等6个“污水零直排区”镇(街道);整改企业236家,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业园区1个。今年以来,嵊州还融合治污、防洪、排涝、保供、抓节五大领域,迭代升级数字化应用,“治水大脑”已完成初步设计,将实现相互贯通、系统融合和综合集成,进一步提升整体协同能力,构建整体智治体系。
共享生态红利 “品质之城”提档升级
“这里是我们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沿岸风景也让人赏心悦目,我们为家乡的美丽风光感到自豪。”每天一早,嵊州市民杜先生都会来到“家门口”的“美妙三公里”晨练。顺着宽阔的江水,伴随一路精心设计的绿化景观,“美妙三公里”引人入胜,再现了美丽诗意的山水嵊州,成为这座“品质之城”的又一“代表作”。
在嵊州,水城相融、人水亲和,在如画般的沃土上,百姓宜居兴业。近年来,嵊州加快建设“现代化网络型山水城市”的战略步伐,高品质打造“诗画剡溪”、市区沿江绿道、城隍山(艇湖)游步道、艇湖公园等水系城市景观,“秀”出“最美”身影,全面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质,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幸福“红利”。
作为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嵊州文化多元,群星璀璨,其中越剧文化一枝独秀,越剧小镇远近闻名、人气火爆,而嵊州一直以来秉持生态发展理念,也为这张文化“金名片”添上一抹“生态绿”。“小镇里生态环境很好,而且文化建筑和沿岸江景融为一体,非常漂亮,以后还会过来玩。”近日,外地游客金先生来到越剧小镇,一番游览后连连点赞。
从头顶四季花海的生态停车场,到包含绿化景观、游步道、体育设施、儿童游乐设施的水袖景观带,越剧小镇充分挖掘江景资源,为小镇居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休闲、游玩场所的同时,还通过加固堤坝,实现防洪防涝、减少水土流失等功能。在越剧小镇建筑的设计施工中,大量运用了建筑节能技术,综合考虑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室内环境,合理采用专业的绿色节能技术,达到节能“最大化”。
“我们将继续守护生态底色,描绘全市域美丽图景。”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嵊州将推动山水资源引领文旅融合,擦亮美景、美戏等“三美嵊州”品牌,努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建成越韵诗路魅力之城、全域花园美丽之城,推动嵊州彰显更靓“颜值”,进一步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助力乡村振兴 带火特色美丽经济
近日,嵊州“西白忘忧”文旅项目的蓝图新鲜“出炉”,让这个名声在外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又“火”了一把。“通过资源重组、产业重塑、机制重构,美丽经济正在嵊州‘开花结果’。”嵊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西白山区域自然风光傲人,未来将依托这里优质的生态环境“成绩单”,重点推出4个节点村庄,打造绍兴“生态后花园”,共建山区共富示范区。
除了“西白忘忧”,嵊州还将打造“卮山仙踪”“鹿门访友”“金庭问道”等特色美丽乡村风景线,通过片区“抱团”联动发展,撬动全域发展,推动镇村由“一时美”“一地美”转向“持久美”“处处美”。同时,嵊州将启动4A级景区城创建,持续推进“美丽嵊州实践日”活动,积极打造高端精品宿集、生态民居等线下载体,争创“强村富民”的“模范生”。
挖掘身边的“宝藏”,带火一方文旅产业,村民共享生态成果,像这样的故事在嵊州还有很多。在下王镇,十八都江曾经是一条人们避而远之的“垃圾河”,通过积极开展“五水共治”,该镇动用数十台大型挖掘机对河底与岸边进行清淤、清垃圾,还开展沿河集中治理行动,之后又规划《十八都江旅游区》,推出清溪漂流、摄影写生大赛、民俗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水岸文旅项目。
一系列治理举措大刀阔斧,美丽的十八都江回来了,也为两岸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依托靓丽的水文环境,村里还建起露天浴场、瓜果采摘园、森林公园,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打卡。”下王镇石溪村党总支书记任团结说,河水变美了,为村子的文旅产业带来更多机遇,村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这些生动的故事,正是嵊州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生态经济、美丽经济的缩影。”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嵊州还通过一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村民真正享受到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果。
“明星项目”引领
绿色产业蒸蒸日上
“在这里,通过渣、油、水分离,餐厨垃圾‘变废为宝’。”近日,在嵊州市静脉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郑永全介绍,如今的嵊州,垃圾处理迎来历史性变革,传统的垃圾填埋方式已更新“升级”,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静脉产业园里,有着城区餐厨垃圾收集处置、垃圾焚烧发电等多个“明星项目”,凝聚着嵊州打造全域无废城市的心血。“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先进环保的处理工艺,日处理生活垃圾800余吨,年发电量约1亿度。”郑永全说,机器“吃”下餐厨垃圾,“吐”出清洁电能,除了供园区内各系统使用,多余的电能还将并入城市电网,为市民所用。
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经济模式,嵊州一直在路上,除了发展“静脉产业”,还积极筹备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学习先进的创建经验,并已制定2022年度建设方案、“四张清单”和“无废细胞”创建方案,进一步提升废水、废气、废料的回收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嵊州市基本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各项指标,此外,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超过80%,危险废物实现100%安全处置或利用。
今年6月,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通线仪式在嵊州举行,作为嵊州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百亿级”产业项目,将有力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发展,见证嵊州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嵊州聚焦“高精尖”,积极招大引强,并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协调,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二期项目,拟建设年产15GWh新能源QH电池项目;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材料工业气体园区一体化供应项目,为嵊州工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配套提供工业氧气、氮气、氩气等,并配套建设二氧化碳回收及空分储能装置;嵊州杭氧氢能技术实验室战略合作项目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开展清洁制氢新工艺、氢气提纯新工艺、氢储运、碳捕集、低温储能等关键技术研究……8月9日,嵊州举行第五届越商大会。活动现场,又一批聚焦绿色经济的新项目顺利签约,为发展绿色产业再添强劲动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