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人和 绿色发展 精心描绘“嘉乡韵”美丽生态画卷
菱歌一曲踏浪来,平原水乡美如画。行进在嘉禾大地,随处可见一幅幅颇具“红船起航地、共富典范城、九水江南韵、未来生活诗”特色的美丽乡村画卷。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地,嘉兴市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省“强基增效双提标”工作要求,秉承“城乡共治、分类施策、水清人和、绿色发展”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理念,做实做深做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形成一套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有”到“好”和“美”的嬗变,凸显农村环境的“嘉乡韵”。
嘉兴市聚焦共同富裕,以更快步伐建设城乡污水治理一体化典范市;聚焦提质增效,以更实举措建设高品质处理设施;聚焦常态长效,更深层次建设设施运维新高地。
通过三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嘉兴市谱写城乡一体化新篇章,奏响共同富裕协奏曲:该市新增治理农户9.0万户,行政村覆盖率81.01%,农户接户率76.04%,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完成移交接管,989个建设改造项目全部完工且出水全部达标排放。海宁市和嘉兴港区率先实现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户接户率99%以上;既有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共完成标准化运维评价6556个,超前完成省任务。
平湖
提质增效 村居环境换新颜
夏日里,漫步于平湖新埭镇星光村田圩自然村落,只见连片的荷叶迎风摇曳。荷塘旁边是条原生态河道,走近驻足,只见河水清澈。阳光下,红蜻蜓、灰蜻蜓沿着河岸飞舞嬉戏。当夜晚来临,天色暗下来时,萤火虫仿若一盏盏绿色的“灯笼”随风起舞。
“村里环境变好了,萤火虫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零星几只到现在的成群,从开始的偶然可见到如今几乎每晚都会出现。”“漫天飞舞的萤火虫是我们‘80后’的童年回忆,现在也能点亮我们孩子的童年了。”说起如今每晚重现的萤火虫,田圩自然村落的村民都显得很兴奋,晚饭后到河边逛逛、看看萤火虫,成了大家喜爱的休闲活动。
萤火虫的回归是当地村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物指标”。去年,田圩自然村落开展全域秀美整治,经过污水治理、房前屋后清理、垃圾分类等一系列举措,村落环境完成了蜕变,成为美丽乡村精品节点。
据介绍,田圩自然村落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作为平湖市新一轮首个农污治理项目,实现了竣工即移交运维。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平湖市合理布局新建、改造污水管网,科学规划污水处理体系。该市完成建设规划,按照“纳厂为主、终端为辅、水质达标、一体运维”的原则,打造了一批终端处理设施样板示范项目,探索新工艺、新技术,提升处理效果;改造了一批运维效果不理想的处理设施,解决老旧设施达标难、改造难问题;新建了一批纳厂处理设施,实现了自然村保留点农污治理全覆盖。原有设施暂由各镇街道委托第三方单位运维,新建处理设施由市水务集团接收运维,计划到2025年全面实现排水设施一体化运维管理。
平湖市积极探索符合该市实际的建设运维管理的平湖模式,围绕治理质量的提质增效,强化统筹、条块结合、创新机制,强化“监管+”保障、重塑体制机制,细化“监管+”职责、组建监管队伍,深化“监管+”服务、夯实监管成效。
目前,平湖市农村居民人居环境持续好转,污水外溢、垃圾乱丢的现象基本得到杜绝,全市水环境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增进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海盐
创新试点 农污零直排显成效
粉墙黛瓦的农房外,生活污水经过真空负压排水系收集处理后,流入生态塘,用于农田浇灌。
近日,海盐首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科普教育基地在秦山街道永兴村文溪坞建成开放。
据介绍,这是在嘉兴市首次采用真空负压排水系统收集农村生活污水。该系统相比于平常的重力排水系统,铺设灵活简便,采用封闭管理模式,污水不易散发腐臭和对外泄漏,达到“污水零直排”目标。此外,该系统增设了收集农户洗衣板产生污水的功能,经过处理达标排放的尾水,可用于绿化浇灌和农田灌溉。由于排放的尾水中还含有少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配合沉淀池的富磷剩余污泥,还能代替化肥作为农作物的优质肥料使用。预计每年可节约灌溉水量约3000吨,实现减排肥田两相宜,助力村级产业振兴。
在工艺改造的同时,海盐还增加了数字化控制系统,运维人员通过数字化远程管理平台、现场监控平台等智慧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终端运行状态及水质情况,实现监管数字化、智慧化。
从景观营造上来看,文溪坞终端采用“口袋公园式”理念设计建造而成,污水终端开放式布置,不釆用围栏封闭,而是和公园结合在一起,终端整体与村容村貌相融合——青砖环抱,绿植簇拥,终端内生态塘有游鱼嬉戏。“这里改造成公园之后,来玩的人很多,傍晚的时候我们常过来散步。”村民小赵说。
今年,海盐继续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处理全达标、资源全利用、监管全智慧”为原则,在秦山街道永兴村文溪坞创新试点尾水资源化利用体系和污水真空排水系统。此外,武原街道金星村、沈荡镇新丰村的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工程也正在试运行,预计每年能节约灌溉水量约5000吨。
海盐近年来致力于破题农村污水治理难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标准运维、开展试点创新引领,污水治理攻坚提速,兜起农村人居环境的“大美”底线。截至目前,受益农户达36416户,行政村覆盖率由2016年的23.8%提升至89.01%。
海宁
全域纳厂 农污治理实现城乡一体化
走进海宁市丁桥镇梁家墩景区,只见一泓碧水映美景,两岸绿意展新姿,一个个池塘错落有致、水清岸绿,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
梁家墩景区本着“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宗旨,统筹兼顾未来景区业态发展方向,高标准规划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率先将梁家墩区块3个村民小组105户农户的生活、生产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提升了农村水生态环境。当地开展“碧水绕村”生态治理工程,以水为笔描绘江南水乡新画卷,为梁家墩景区增添一抹动人的生态碧色。近四年来,游客总数20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300万元,乡村旅游迎来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繁荣景象。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实施纳厂收集处理,让梁家墩景区成为“水清、岸绿、景美”的精品公园,这也是海宁市农污处理终端提标改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海宁市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城乡污水一体化治理,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建设污水终端处理设施743座、村庄污水收集管网约5600公里,全市145个农村行政村治理率100%,受益农户10万余户。
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海宁城乡统筹推行农污治理,由海宁市水务集团作为第三方统一运维管理。目前,全市所有镇(街道)全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水务一体化运维。
为了以规划引领实施全域纳厂,海宁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建设规划,科学谋划“十四五”期间农村生活污水“全域治理、全域纳厂、全域达标”,计划2022年底前完成除搬迁拆除外的所有农村生活污水全域纳厂治理,全面实现城乡污水“一张网”管理。
海宁以高标准打造运维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不断强化体系建设;打造农污运维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农污运维智能服务体系。并以数字化改革,高效能推进农污智慧管理,升级政府运维监管服务平台、开发完善智慧运维管理平台、连通平台实现数字化监管,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管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海宁市首创农污治理“云监管”,通过智慧云平台精准监管,镇村、农户、运维企业形成网上联动,工单派发、过程处理和结果反馈实现全流程跟踪,打造30分钟响应处置机制,今年累计处置问题11000多个,智慧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推动城乡污水运维管理紧密接轨,打破原有城市、农村二元化管理壁垒,推进生态文明城乡一元化进程,助力城乡共同富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