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废”退,北大荒秸秆变“金秆”
在有些地方视之为废物、欲烧之而后快的庄稼秸秆,在北大荒,可是“宝”一样的东西。这些年来,北大荒集团“还”“用”“禁”三管齐下,将秸秆变废为宝、吃干用尽,实现了环境、企业、职工多方受益,确保了北大荒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肥。
秸秆还田
让土壤得以休养生息
将作物秸秆回归大地,让土壤休养生息,是北大荒集团一直追求的目标。但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水稻、玉米成为“铁杆庄稼”。这些作物的秸秆不但量大,而且还田难度大、不容易腐化。“以前农场机械和技术都跟不上,在水稻秸秆还田时,满地漂稻茬,用挠子往外捞稻茬,既费工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一度想放弃种植水稻。”在谈到种水稻时,北大荒股份二九一分公司水稻种植户张双郁闷地说。
针对种植户提出的问题,北大荒集团下大力气改进秸秆还田技术、增强机械力量。北大荒股份二九一分公司技术人员陈国建根据农户的经验,进行新的尝试,总结出浅水搅浆的整地法,不但解决了漂稻茬的问题,还省时省力效率高。分公司种植户李进凯种植的16公顷水田,从2015年开始秸秆还田,现在有机质已经达到3.9%,提高了0.26个百分点,水稻单产从1200斤增加到1320斤。
九三分公司以旱地作物为主,年产生的秸秆资源量超100万吨。分公司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以及保护性耕作,把作物秸秆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和有机质再还回土壤,不仅增加了土壤有机质,还能起到防风蚀水蚀和保墒的作用。2020年,这个分公司农作物秸秆还田率达到95.98%。
北大荒集团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秸秆还田技术路线与模式,秸秆全量还田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达到4270万亩,秸秆还田率超过95%。
“用”尽“废”退
让秸秆实现双增收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坚持疏堵结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秸秆收储体系,采取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的办法,破解秸秆综合利用难题,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让秸秆有去处”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模式,让秸秆在“变身”中提升附加值。
这两年,八五五农场有限公司的秸秆可成了“香饽饽”,秸秆除了粉碎还田,剩下的都送到了牧场当饲料。为解决农场40万亩旱田秋后秸秆处理和两个牧场畜禽粪污有效利用的难题,2019年,农场引进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粪污和秸秆通过厌氧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改变了传统有机肥堆沤容易产生空气污染、无法去掉粪肥中的重金属等弊端。企业年产有机肥3500吨,实现了种养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今年,农场秸秆还田面积达42.88万亩,抛撒有机肥5649吨、液体粪肥8万吨、固体粪肥502吨。
秋整地结束后,荣军农场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没有歇脚,他们将一捆捆打包过的玉米秸秆整齐地摆放在第三管理区的侵蚀沟沟底,进行秸秆填沟处理,当填充的秸秆包高度达到设计高度后,再覆土压实,为耕地修补“疮疤”,实现耕地连片,走出了一条秸秆还田、再生循环利用的生态发展之路。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今年,这个农场有限公司在所属各个管理区开展秸秆还田治理冲刷沟工作,公司计划用玉米秸秆治理侵蚀沟20条,治理长度2.13公里,目前已治理完成15条,平整土地7.11亩,为农业增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让水稻秸秆在“变身”中“吃干榨净”,前进农场科技园区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利用育秧大棚开展免耕覆稻草种植马铃薯示范项目,改变传统用“土”种植马铃薯的方式,变为用废弃水稻秸秆种植,促进了“循环农业”发展。
这项新技术是在不破坏水稻育秧大棚床面的前提下,将马铃薯摆种上,再覆盖15~20厘米水稻秸秆。由于改“翻耕栽培”为“免耕栽培”,改“种薯”为“摆薯”,完美地保存好育秧棚床面,为第二年水稻育秧工作的平床、压床工作减少人工成本,可以起到培肥地力的效果,实现循环利用,为种植户提高收益开辟了新路径。
“三秋”以来,北大荒集团还发挥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将秸秆禁烧纳入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发挥“铁脚板”“大数据”的优势,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持续保持禁烧工作高压态势,保护住了北大荒的蓝天碧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