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光伏科普融入研学 赋能乡村振兴

红龙1 2021-11-21 09:06:52

     “那是什么,屋顶还需要遮阳吗?”

      “那些工人在板上做什么?”

      “水上搭些板,是给鱼儿们安个家吗?”孩子们的问题层出不穷。

       沿着“彩虹路”往里走,金灿灿的稻田、栩栩如生的稻草人、憨态可掬的卡通雕像、儿童滑梯、各种蘑菇元素的配套设施,无一不吸引着孩子的目光。而最令孩子们感兴趣的,却是那屋顶和河道中的一块块“板”。11月17日,几位小学生跟随家长来到了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度过了一段愉快的“舟陌时光”。而此时,国家电网浙江电力(海宁)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正在为水域上的光伏电板做日常检查。

       长啸村是海宁市特色菌菇种植基地。近年来,袁花镇长啸村以“农文旅融合”为驱动,找准乡村振兴“文化纽带”和“经济纽带”的融合点,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起到了“先锋号”的作用。不仅打造了全省首个棚下养菇、棚顶发电的“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还凭借自身的农业特色和优美环境,打造了童玩小镇、光鲜世界、杨窑里三大版块,不仅新增了菌菇实验室、趣玩公社、农家乐、民宿等业态,还增加了光伏发电的科普内容,让乡村游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孩子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田间美丽风光,还能享受光伏发电的科普之旅。而“水中光伏”作为整个光伏发电项目的科普配套设施之一,集观光、科普、体验、游玩于一体,立意新颖,突破传统,在工业化生产模式中大胆融入了文旅的元素。站在观光桥上,可以用最佳的视觉角度欣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水上宝藏”。

     “我们的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光伏年均发电量约55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680吨,减排二氧化碳4350吨。使用效果非常好,我们就想在打造这个‘舟陌时光’文旅方案的同时,考虑利用河道空间,增设光伏电板以供应菌菇基地。”长啸村负责人说道。

       新能源科技赋能,光伏科普元素的融入,既科学合理地利用了屋顶、河道面积,同时又充分发挥了清洁能源优势,为美丽乡村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让昔日的生猪散养村一跃成了新的能源基地,充分发挥了袁花“阳光小镇”特色,结合电网与消纳利用条件,全面推进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是促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重要举措,“光伏科普”元素的注入,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旅游业,在经济上为老百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有效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

上一篇:大力发展光伏 推动绿色低碳
下一篇:追光,从这里出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返回顶部小火箭